很多人都说男孩说话比女孩晚,语言能力也不如女孩,可我儿子一岁半就可以和我们自由地交流,整天叽哩哇啦说个不停。
儿子1岁9个月了,每天一睁开眼睛就叽哩哇啦说个不停,我们戏称为“小语种”。别看他说的是“小语种”,在我们看来,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可是智力发育的关键呢。
语言在生活中,生活在语言里
对于那样的一个小人来说,你可不要指望在一间固定的教室里教他,生活就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大教室。
儿子6个月以前,虽然他不能和我们说话,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和他说话。每天早上起床我会看着他的小脸说:宝宝醒了,早上好!他饿了,我就一边喂奶一边说:宝宝饿了,要吃奶了。每次我们从外面进来都要和他打招呼:你好,妈妈回来了。这些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对他学习语言和与人沟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每天早上我一拎起书包他就会说:妈妈上班了,妈妈再见!有时他一听到开门声就自问自答:谁回来了?妈妈回来了。我推开门,见他正冲着门微笑—这会儿轮到他和我们打招呼了。
有朋友问:你有什么好办法?怎么我的孩子不会说话?我说,从孩子和我开始交流的第一个眼神起,我就乐于做这种沟通,他的每一点新的进步都不会错过我的表扬。要知道,孩子和大人一样,最大的乐趣是成功感。比如他很爱提问,“小汽车哪去了”,“这是什么玩(意)儿”。每当这时,我就首先诱导他自己先去寻找或思考,一旦他说对了答案,我就会及时夸奖他:宝宝真棒!宝宝说得对!还是自己想办法好!
另外,我发现小孩子很喜欢压韵顺口的诗歌和歌词,而且那些韵律美的句子对他学习语言很有帮助。所以,我们经常在游戏和生活中用压韵的语言自编儿歌。当他看到油烟机时我就说:油烟机,呼呼叫,煤气浊烟都排掉。他拿着一辆赛车,奶奶就说:赛车模样长得怪,轮子高高个子矮。他和爷爷拍手,爷爷就说:你拍一,我拍一,天天穿件新花衣……
开启智慧,善假于物
学语言时,磁带、图书、电视广播这些学习媒体是必不可少的。
在他1周岁生日那天我给他买了他的专用磁带《一岁听故事》和《一岁说儿歌》。听着小朋友那稚嫩的歌声,他十分专注,完全能理解的样子,就是听到英文歌曲也是一样。很快那十几首儿歌就像种子一样种在了他的记忆中,看到什么他就会很贴切地“学以致用”。比如,看到书上的兔子,他就说: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我在洗衣,他就说:妈妈洗衣,我来帮忙,妈妈倒水,我把门敞,妈妈累了,送块糖……你说,哪个妈妈在这个时候还会累呢?
儿子有几十本书,婴儿画报、看图识字、甚至还有唐诗。但是我们并不强迫他看,而是把看书当成日常游戏的一部分,培养一种习惯。就在不经意间,他已经能背诵唐诗五六首了。
有一位幼教专家说得很有道理:你不用担心几天前孩子背过的一首诗几天后就忘掉了。背过本身是重要的,这个过程会像刻刀划过需要雕饰的物件一样,在孩子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在生命发展的早期,看到比看懂重要,听到比听懂重要。当所有的东西退去的时候,就留下了一个完美的物质结构的大脑。只要你相信他能做到,他就做到了。只要你像相信一个大人那样相信孩子,孩子能让你看到的就远不止这些。
宝宝成长:哭,也是一门语言艺术
有的孩子特别爱哭,而且很敏感,容易激动,一点点的小事也会大哭,这是为什么?
亲子生活现场:孩子都小学一年级了,还这么爱哭,怎么会那么脆弱呢?真叫人着急。该怎么教他勇敢一些呢?
在中国有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爱哭的林黛玉和开朗的薛宝钗,最后的下场严格说起来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在一般人的观念里,爱哭总让人觉得很诲气、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莫明其妙的跟着情绪不稳,这是人之常情。
事实上,无论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义。想想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如果不哭,接生人员都要想办法让我们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从那一刻以后,我们却要想尽办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点违反常理。
当然,我们并不赞成孩子没事乱哭,一点小事就用哭来表达,这是情绪表达不适当,不纯粹是哭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教导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哭,而且不该哭的时候不要哭。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