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学多网旗下婴幼儿教育频道!关注婴幼儿教育,刻不容缓!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幼儿教师 > 职业技能 >

职业技能

让良好的行为融入幼儿的生活

更新日期:2015-11-25   作者:zhiying 浏览次数: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幼稚园应有之改革及进行方法》一文中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陶老把六岁以前当作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他说:“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末,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可谓算事倍功半。

  在当今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孩子智力的发展,学习兴趣的提高,各项技能的掌握,忽视孩子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形形色色的。从孩子的行为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行为发展的轨迹。

  案例一:我喜欢就该给我

  吃饭了,小朋友抱着小椅子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接着端起饭碗静静地吃起来,忽然新新一桌的小朋友叫了起来说:“老师、老师,然然不吃饭。”老师走过去轻轻地问然然为什么不吃?然然说:“我不想吃鸡腿,”然然的话还没有说完,新新便大喊起来“我要我要!”边喊边从然然的碗里把鸡腿夹到自己碗里。

  案例二:倒霉的星期天

  明天又是双休日,成成大声的叹了一口气说:“唉,明天又是倒霉的星期天,我又没得玩,星期六是画画,讲故事;星期天是珠心算,写毛笔字,我还不如天天上幼儿园,还能玩勒。”

  案例三:我没有朋友

  今天的游戏是自己找朋友选择喜欢的“区角”玩,小朋友们有的去了建构区,有的去了手工区,有的看图书,有的聊天,小朋友们大都找到自己的伙伴,只有阳阳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小脑袋伏在椅子背上。老师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不去玩,阳阳说:“我没有朋友。”老师找了一个小朋友,问他愿不愿意和阳阳玩,小朋友说:“我才不和他玩呢,他老打人,他奶奶还和别人吵架。”

  案例四:我不做英雄

  有一天,萧萧和伟伟在一起聊天,萧萧说:“你听过王二小,刘胡兰的故事吗?”伟伟说:“听过。”“你想不想做英雄?”“想!”萧萧说:“我才不想呢,那些小英雄老早就死了,没有好东西吃,又没有好衣服穿,我还小,我不想死。”

  以上的案例,是我们随机观察并记录下来的,从幼儿行为表现我们不难看出有的幼儿聪明机灵,知识面广,有的有一定爱好,有的家长对孩子也注重培养,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但他们对孩子大多是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孩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培养,使得孩子在群体中,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导致孩子攻击性行为,独占行为,不与人合作行为的产生,使孩子从小就对人际交往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孩子最初的人格形成。分析孩子的行为,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有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家长的溺爱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一家一个孩子,全家围着转的格局,使孩子一生出来就面临着无微不至地关怀,孩子想摘个太阳,家长决不去摘月亮,孩子的话就是圣旨,孩子想吃的,想着办法也要满足,挑食偏食的孩子不在少数,在家已养成习惯了,到了幼儿园很难纠正,幼儿园的饭菜合自己口味就多吃,吃不够就去抢别人碗里的,不想吃的就想着方法糟蹋。如果家长不改变教育观念,家庭成员间不统一教育思想,爸爸妈妈要这样,爷爷奶奶要那样,孩子无所适从,那么幼儿园的教育影响将会与家庭教育相抵触,教育的结果将等于零。

  二、不当的教育观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认为孩子学得越多越好,因此如案例二中出现的,很多孩子不愿意过星期天,由此也波及到孩子在幼儿园,害怕集体学习,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维持的时间短等现象,有的幼儿还时不时骚扰一下周围的同伴,使得同伴对他们产生不良评价。经常处于消极评价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孩子的不良行为也会不断的被强化,从而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成人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

  孩子模仿性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成人社会是孩子学习的典范,我们给孩子怎样的影响,孩子将会得到怎样的收获,如果孩子周围的成人是温文尔雅,与人为善的,孩子将会是谦让的,礼貌的;如果孩子周围成人是苛刻的,易暴怒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会很多。因此,作为家长、老师等的成人,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要提供给孩子优质的典范。

  四、让孩子理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给孩子选择文学作品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案例四中,我们可以看出,奶奶很注重用英雄人物对孙子的感化,我想,奶奶可能只用了简单的讲述方法,没有深入的帮助孙子理解人物的抱负,信念,使得孩子用他们的水平去理解,用他们的眼光去评价,因此,我们为孩子准备的文学作品应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接近孩子的现实生活。

  五、提供典范,强化幼儿优良行为

  让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让他们用友善的目光,宽容的心态,亲社会的行为观察世界,参与社会生活。幼儿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只有在人际互动的背景中,才能学会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幼儿好模仿,也善于模仿,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典范,给幼儿提供正面的范例,帮助孩子纠正自己不良的行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初步形成的不良行为在纠正中会反复,一旦孩子有了改正,我们要不吝啬赞美之词,让孩子体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提高自信心,以强化、巩固幼儿已形成的优良行为习惯。

  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正面范例的来源之一,我们要选择易于幼儿理解的,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儿歌、故事、歌谣,来不断的规范幼儿的行为,使他们不断的反照自己,衡量自己,以便形成自认为合理的“自我形象”。

  六、发挥游戏功能,促进人际交往

  “游戏是幼儿天性的使然”,在游戏中,幼儿是放松的,自然的,真实的,游戏能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游戏中,幼儿要通过自身经历、实践和体验,遵守规则,达到完成游戏的目的;游戏中,幼儿在通过与别人的交往,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时,依靠自己随机的观察,发现同伴的品德言行,及在群体中的地位,能力、行为表现,并以此模仿和衡量自己,作为参照标准,克服自己行为中的不良因素。在顺利参与的游戏中,完成同伴的认同,实现“自我改造”。

  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游戏情境,不断拓展游戏空间,丰富游戏情节和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由交往,学会亲近他人,关爱他人,学习他人,从而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

  七、加强沟通,促进和谐发展

  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自然、和谐的发展,我们还要加强幼儿园与家庭,家庭成员内部之间的沟通。

  艾里克森对0~6岁儿童人格发展中的亲子关系的作用非常重视,他认为家庭亲子之间的互动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起了决定作用。生活中的许多事例说明,在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儿童年龄相近的条件下,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儿童发展的结果会相距甚远,主要原因是家长素质的不同,教育方法,教育水平不同。因此要创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定时与幼儿沟通,要尊重幼儿的人格,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心声,耐心倾听孩子所经历的事情,要善于捕捉生活细节,把握时机,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循循善诱的教育。

  幼儿园教师也应与幼儿家庭及时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各种表现和情况,家园共同培养幼儿的诚实、勇敢、勤奋、守信、助人、合作等的基本价值观,从而使幼儿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

儿童娱乐

少儿动画

智力游戏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