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问卷调查显示:超8成家长出手“帮助”孩子完成实践活动作业,超过一成的家长直接代劳
教育专家建议:家长遇到问题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不要被动接受,应在沟通交流中达成共识
“过六一儿童节了,还不让人愉快地玩,要赶一份老师布置的实践活动作业。”这个周末,孩子上幼儿园中班的家长叶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大吐苦水,却没想到引发了不少家长朋友的共鸣,因为大家都被幼儿园老师布置的实践活动作业累得够呛。
说起实践活动作业,叶女士可是“一把辛酸泪”:从圣诞手工作品到设计制作环保服装,孩子带回家的“作业”越来越有挑战性。“才4岁多的孩子,能做得出来吗?这明显就是考家长嘛!”叶女士坦言,幼儿园布置的实践活动作业已然变味,拼的不是孩子,拼的是家长。
近日,本报发起了“幼儿园实践活动作业”微调查,数据显示,参与微调查的70位孩子家长中,超过5成的家长认为孩子幼儿园实践活动作业“对孩子有难度,勉强能完成”,有超过2成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不了,太难了。”面对压力颇大的实践活动作业,超过8成的家长会“出手”相助,甚至有超过1成的家长看不下去了,主动选择“代劳”。
教育专家建议,在实践活动作业遇到问题时,家长应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在相互交流中达成共识。家长要避免出现不沟通,被动接受的局面,不利于教育的家校合作和共同去培养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过半幼儿园每月有2次实践活动作业
花1个小时甚至1个晚上的受访者占3成
从调查数据看,受访的70位幼儿园家长,孩子年龄段在小班、中班、大班的比例大约是24:23:53,孩子年龄分布覆盖了幼儿园三个学段。
对于“您的小孩所就读幼儿园布置的实践活动作业频率是多少”的问题,70名受访者中,认为“布置频繁,每周1—2次”的家长约15人,比例仅占21%,与选择“基本上没有”的受访者比例相当;有39位受访者认为“较少布置,每个月2次左右”,约占受访者的55.7%。
对于“每次作业,您家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完成”的回答中,在半个小时内能完成的受访者比例达到四成,而超过1个小时甚至花费1个晚上做实践活动作业的受访者比例超过三成。当然,也有近三成的受访者表示,“很难说,有时候还要去专门选购材料”。
蒙特梭利高级教师黄少冰说,幼儿园老师每个月布置1—2次实践活动作业的频率是在正常范围内的。如果布置作业的频率太高,任务太重,则不适宜了。老师布置作业时,需要考虑适度的问题。
“幼儿园实践活动作业,孩子半个小时内能完成是正常的,毕竟孩子做一件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黄少冰说,幼儿园布置实践活动的手工作业,幼儿园孩子的手部发育就尚待完善,也需要保护,孩子坐下来操作的环节时间不宜太长。
当然,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有的孩子做事很认真,很细心,要求很完美的,做手工作业会比较慢一点。“如果超过1个小时,孩子也是很喜欢的,那也可以接受。”黄少冰说,一切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其次才是达到训练的目的。
“并且,还要看布置的内容是否适合孩子。如果说实践活动作业超出了孩子接受的能力范围,完全需要靠家长来做,那么实践活动作业就会变得没有意义。”黄少冰认为,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业,其目的是要孩子与家长一起互动,增进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家长从中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摸索了解孩子的兴趣点。
“实践活动作业中,手工作业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看重家长带上孩子参加幼儿园以外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去感知外界。”黄少冰建议,幼儿园老师布置实践活动作业时,不能紧盯着手工操作的作业部分。家长的观念也需要进行调整。
超8成家长帮孩子做过作业
直接帮孩子代劳的家长超1成
调查中,仅有18位家长的孩子能“独立做作业”。更多的是,家长认为幼儿园布置的实践活动作业对孩子有难度,孩子要么勉强完成,要么做不了。
一旦孩子难以独立完成实践活动作业,85%的家长选择“从旁协助孩子,一起完成”,12.8%的家长选择“算了,还是我们父母自己来帮忙做了”。而选择“交由孩子自己想办法,做成怎样就怎样”的家长仅有1人,约占受访比例的1.43%,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对于“你有为孩子做过实践活动作业吗?”这个问题,68名受访者都表示做过,只有2名受访者是没有的。明确表示“经常帮忙”的有34人,占48.57%;“偶尔”帮忙的有34人,同样占48.57%。可见,绝大多数家长都当了孩子实践活动作业的“幕后英雄”,拼家长还真有依据的哦。
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需要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进行锻炼。黄少冰认为,幼儿园的老师需要根据孩子年龄段来布置实践活动作业。比如说,3—4岁的孩子,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只能做到剪一刀,就不会连续剪。“幼儿园老师要给孩子锻炼的是剪小纸条,如果布置手工作业,只能是由家长代劳。”黄少冰说,这也是为何强调幼儿园实践活动作业,需要根据孩子年龄段和发展情况而定的原因。
即使是同班、同年龄的孩子,也存在着发育和能力的差异。家长要认识到这种个体的差异,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方式。“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把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留给孩子动手,穿衣服、叠衣服、穿珠子、拼积木都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孩子的能力。”黄少冰坦言,自己更青睐通过生活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锻炼。
幼儿园布置的实践活动家庭作业,很多都有互动的,要有家长参与。“家长包办或者说代替孩子做了,那是不对的。”黄少冰说,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活动作业时,孩子实在很难完成,家长可以从旁协助。
家长从旁协助孩子时,也要把握好分寸。黄少冰认为,孩子的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与孩子相处时间比较少,实践活动的家庭作业就是很好的机会,让家长放下手上的工作陪伴孩子。“但是,家长坐在那里看着孩子做不是陪伴,只能说你在那里了,家长与孩子一起快乐,一起难过,感受孩子的心情才是陪伴。”黄少冰说。
孩子比较作业不一定是坏事
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正确面对
别以为做完作业就OK,现在的娃还要看“质量”。
如果作业质量不高,拿不出手,那估计不好意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情,轻则嘟下小嘴,重则闹几天情绪甚至不肯返回幼儿园,总之就是折腾爹妈的节奏。
调查显示,20位受访者表示“听小孩回家透露过,会有比较作业”的占到28.57%;“会有比较,也会影响孩子心情”的受访者有9位,占比12.86%。不过,超过四成的家长认为,“不会影响孩子心情”。当然啦,也有一些爹妈坦言,没有留意过这些细节”。
对于儿童实践活动作业的安排是否合理?超过五成受访者给予正面评价,“感觉还可以,挺好的。”也有三成的受访家长持相反态度,觉得“不太合理,有点超过孩子能力了”。
黄少冰分析,幼儿园实践活动作业对孩子的心情产生影响,并不一定是坏事。“孩子也要学会去接受不完美。”毕竟,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环境中,面对竞争、面对比较,家长就要学会引导孩子去正确面对。
当家长真正投入参与作业过程,家长很容易就会发现,这项作业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老师不可能根据一个孩子去布置作业,有的孩子能很好地完成,有的孩子需要一些帮助,有的做不了,家长参与后发现孩子的能力和成长阶段,确实不会做和超越孩子年龄的作业,可能就是布置本身有问题,就要跟老师沟通。”黄少冰认为,幼儿教育,家长一定要参与其中。
观点交锋
老师说本想既锻炼孩子又能亲子互动
为何老师要布置幼儿园实践活动作业呢?不妨听听看幼儿园老师的想法。
了解到家长的怨言后,南城某幼儿园的中班老师坦言倍感委屈。“本来的想法是给予孩子适度的锻炼,同时又能回家与家长进行亲子互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本意和出发点都是好的。却没想到引来家长的不满。”
那么,如何把握实践作业的度,东华幼儿园园长何芳说,首先需要老师有良好的幼教专业素养。“老师要了解孩子的动手能力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水平、认知水平。”只有老师把握好了,布置作业的时候才能把控好度,让孩子在完成实践活动作业中感到快乐,感到轻松,而不是一种负担与压力。
家长说超过孩子能力就变成拼家长
事实上,家长心里也明白,幼儿园老师布置实践活动作业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往往度把握不好,家长就会怨声载道。
“适度的实践活动作业是要的,我们作为家长也是很支持的。”读者郑先生向记者表示,可是作业量大、又超过孩子承受能力的,最后只能转嫁到家长身上,孩子没锻炼到,反而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家长就不乐意了。
毕竟是锻炼孩子,而不是拼家长,幼儿园实践活动作业的初衷不能变了味。
业界探讨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避免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面对幼儿园实践活动作业时,家长需要关注孩子心理变化。“有的作业,孩子完成不了,同学却能完成,孩子容易出现不同的心理。”何芳说,家长需要去关注孩子心理的变化发展。出现作业一个比一个精致,明眼人一眼就知道是父母代工作品的情况,也需要家长扭转心态。
何芳认为,家长的心态也要改正,自己先不要去攀比,才能让孩子不去攀比,要明白实践活动作业的目的是增进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不是一定要拿到全班第一。“老师布置作业,评价作业效果时,不是看作品精致,而是家长有没有跟孩子互动。”
同时,幼儿园布置实践活动作业时,尽量不要趋向于小学化,应该以家长与孩子互动交流,阅读和户外活动会更适宜,“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身心健康发展。”何芳建议,家长的包办代替心理不可取,无论作业做得好坏,家长都不能代替,否则孩子的依赖性太大。家长要明白,教育也需要慢节奏。
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好幼儿园实践活动作业呢?
黄少冰认为,家长不需看重作业的结果,老师布置时一定会有孩子能够参与的部分,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真正享受参与的过程,挖出孩子潜在的兴趣。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