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正式出台,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学前教育的地方法规。也就是说人接受教育的法定年龄从过去的3岁一下子上推到呱呱坠地之时的0岁。究其深远意义,有人称之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如今已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比父辈们接受了更多的教育的年轻一代发现,再也不能按照自己父母们那—套老理儿培养教育下一代了,不科学不说,还容易让孩子在成才的路上走弯路。
但是,实际生活中早期教育的现状,却让多少位对子女寄予厚望的年轻父母的理想打了水漂。
小保姆和老人难以胜任孩子的早期教育
北京工运幼儿园和北京市第一幼儿园附属实验园,在京城均是有口皆碑的上好的幼儿园,能送孩子进这类幼儿园的父母学历、收入在社会上都不低。但据介绍,这两所幼儿园的孩子入园之前,绝大多数不是被来自农村的小保姆看管过,就是被爷爷奶奶照顾过,或是被小保姆和爷爷奶奶们共同养育过。
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现实中却有多少有着大学文凭,甚至是带过硕士帽、博士帽的人,也不得不把自己第一任教师的位置,拱手让位于没有多少文化的小保姆以及自己的父母。许多女性在休息完国家或本单位规定的产假后,不得不上班去了,孩子小的三五个月,大的七八个月就被小保姆或爷爷奶奶们照顾了起来,直到两岁多才可能进入托幼园所,接受到正规的、科学的教育和保育。
被爷爷奶奶们和来自农村的小保姆带大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呢?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负责学前教育的有关人士介绍说,被小保姆看管的孩子,一般没有什么文明礼貌而言,小保姆进城后看什么都新鲜,喜欢上街,所以带上孩子哪儿都去,根本不管要去的地方适不适合这么小的孩子,吃饭也是自己饿了,才想起来做,并且常常和孩子混在一起你一口他一口地吃,卫生和营养很难考虑周全。
让爷爷奶奶带过的孩子绝大多数溺爱有加,科学养育不够,大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被惯得缺乏生活能力,上幼儿园后,不会自己吃饭,全凭老师喂,有的学会了拿勺,却不会找自己的嘴,而是拿勺子当玩具。尤其是被老人在家宠过的孩子,入园后适应集体生活慢,并且大多独处,不会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而这些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服、不会和别的小朋友追逐嬉戏、只愿独处的孩子,由于运动少,自身动作难以协调,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大脑及智力的发展。凡事也有例外的,据幼儿园反映,一些身为老知识分子的爷爷奶奶照顾过的孩子品行都不错,只是有这样条件的孩子太少了。
不言而喻,文明礼貌的灌输、良好习惯的教育、适应能力、自立意识的培养等等,这些在孩子刚刚迈进人生的门坎时,就不应该疏忽的做人、做事的教育,就这样被无情地错过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追踪1523名婴幼儿成长达20年,得出国际公认的结论:如果以17岁智力成熟作为100%的话,50%的智力是在4岁以前获得的。
显然,当今中国大多数婴儿在父母的怀抱中便丧失了生命最初几年开发潜能的黄金年华,有教育学者指出,这不仅对孩子本人、家庭,乃至国家和民族,都是对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托幼园所大多不收3岁以下的孩子
既然,早期教育在家庭里的这条路走不稳,换个思路,另寻他途,是否可行?比如说送子女进托幼园所。
但目前得到的信息也不容乐观。北京市东城区1999年统计3岁以下幼儿入托率为16.31%,比1998年下降了4.95个百分点,该区2000年统计3岁以下幼儿入托率为15.44%,比1999年下降了0.87个百分点。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以往我国对早期教育的界定为3-6岁儿童。这一观点使我国的早期教育机构,如托幼园所绝大多数接收的都是3岁,顶多是2岁多的孩子,尤其是目前师范教育中的早期教育即学前教育,教授的仍就是3-6岁的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尽管如今有关部门出台了与世界接轨的早期教育的政策、法规,但是落实工作的机制以及学科体系的建立尚在摸索之中。
目前各地也出现了能接受任何年龄孩子的托幼机构,但是这种机构基本属于民办或私企性质,且不说这种机构在整个托幼园所中还形不成太大的气候,仅是收费高这一点就会把绝大多数父母吓跑了。
早期教育的路究竟该怎么走?广大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愿望如何才能不落空?这一问题正在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家庭,广大父母亟待早日找到孩子们早期教育的出路。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