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是件甜蜜的事
——与孩子沟通的要点
还记得以查尔斯·舒尔茨的《花生》(Peanuts)漫画为蓝本的卡通片吗?片中父母的画外音用“哇呜哇呜”来呈现,这是常见的父母与孩子之间有问题的沟通状况:父母说父母的,孩子做孩子的。
在现实中,你的孩子可能常常把你的话当成是“哇呜哇呜”来听。你说“该吃饭了”,他当“哇呜哇呜”听着,没有任何行动;你建议说“我们来收拾玩具吧”,他也当“哇呜哇呜”听着,动都不动一下;甚至经常跟你顶嘴、发脾气,是不是感觉很糟糕?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你给予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他的成长、发展、自我塑造和行为方式。为了你和孩子的交流不仅仅是“哇呜哇呜”,你得认真思考,努力改进,明白这一点会让你重视交流的重要性。
关于交流
除了给予孩子爱、食物和身体接触,和孩子交流也是你养育孩子的方式之一。孩子的大脑需要各种各样的刺激才能完全地发育,交流沟通就是刺激的方式之一。大量研究证实,那些和大人缺乏交流的孩子,在日后发展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那些总是被鼓励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思想的孩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则会表现良好。
和孩子交流不仅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也能给你打开一个进入他们内心的窗口,你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了解他们的感受。经常和孩子交流,而不是动不动就对孩子发号施令,才会不断改善和加强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但是说话仅仅是和孩子交流的四种方式之一。
四种交流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最明显的,即口头交流,这种方式包含几个要素:你的措辞,你的语音语调,以及你嗓音的高低。
第二种是你的肢体语言,包括你和交流对象的身体接触,你的姿势、面部表情、触觉,以及交流时的环境。
第三种是沟通中经常被忽视的倾听。任何沟通都至少有两方参与者,当一方表达观点时,另一方就是倾听者。你在倾听孩子说话时的态度会对你们的沟通产生巨大的影响。
最后一种是以身作则,这种方式应该是所有沟通方式中最有力度的一种。
口头交流
不同于你和别人的关系,你和孩子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从孩子一出生就存在了,无须刻意建立。孩子一出生,你和孩子之间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交流,孩子哭了,你抱他抚摸他;饿了,你喂他;你和孩子轻声说话,你给孩子唱儿歌讲故事……你随时都在孩子身边满足他的一切需求,孩子对你的信任和依恋也日渐增强,这也是你和孩子交流的开端。
而这种最初的交流,有一部分是口头交流。孩子很小,你们之间的口头交流还是单向的,孩子只能听和感受,只能给你一些表情和肢体回应,比如微笑和手舞足蹈。但不要小看口头交流的力量,它对于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起着积极的作用。而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你们的语言互动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和孩子交流越多,孩子更信任和依赖你,也更快乐。
研究显示,那些在学校表现良好、有着积极健康社交生活的正直青少年,通常在提到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时,能表现出比同龄人和父母的关系更好更亲近,可想而知他们在家中和父母的交流一定比较多。
这样和孩子保持畅通的口头交流
你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和孩子进行沟通,来提高口头交流的效率,加强你和孩子间的联系。当然,没有人能够随时遵循所有注意事项,但是执行一两条便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1. 注意距离和姿势。
保持什么样的身体距离得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小一些的孩子喜欢亲近他们的父母,父母可以搂着孩子说话;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则需要保持一点儿距离,他们开始在乎“个人空间”了。
你的姿势也很重要。我以前经常给教师作培训,让一个老师站在椅子上而让另一个坐在地板上,然后让他俩说话,体验过后他们开始明白小孩子在巨大的成人世界里是什么感受:永远都是抬头仰望高高在上的父母或者老师。所以你不妨蹲下来或者和孩子坐在一起交谈。
2. 小心“障碍物”。
想一想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者看见别人有过:被老板或者校长训斥时,双方通常隔着一张桌子?在那种情况下,桌子起到了一种缓冲的作用。而和孩子交流时,不应该有任何物品隔在中间,即使只是一台电脑、一张咖啡桌、厨房灶台、浴室门,或者中途插进来的电话等。消除以上的“障碍物”会传递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信息:“我想和你谈谈,我希望你能听。”
想想如果你坐在电脑前,一边敲键盘一边讲话,身体远离孩子,那么也就意味着:“我想和你谈话,但我并不愿靠近你。”如果经常那样和孩子交流,那么孩子日后在回答父母话时,也可能头也不抬,只顾盯着电脑或者电视,这可都是跟父母学的。
3. 别要求眼神交流。
信不信由你,你的孩子真正听你说话时他完全没有看你的眼睛。提到这一点,我脑海里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家长抓着孩子的下巴,和孩子眼对眼,对孩子说:“我跟你讲话时请看着我的眼睛。”这种要求实际上会阻碍你的孩子听你要说什么,进而破坏掉你们接下来的交流。孩子为了持续看着你的眼睛,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上,而与此同时听进去的话很少。想一想,即使是两个大人在正常对话中,眼神交流也不会一直持续。他们在消化对方的话、思考具体问题时自然会把目光移开,因为直视对方会分散注意力。孩子也一样,但是孩子需要学会的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和大人进行眼神交流,如果只是被命令“看着我的眼睛”,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只是看着你的眼睛,听不到你在说什么了。
4. 建立多感官联系。
为了确保你的孩子能听进你说的话,有必要和他建立多感官的联系。比如在谈话前走近孩子,俯下身,温柔地将手放在孩子腿上、肩膀上或者背上。你做这些的时候,表达了三种意思:让孩子听你说话,让他感觉你,看着你(即便只是用余光看你)。你传递的信息不仅是“听我说”,也是“我很在意你和这次沟通,我相信你能听进去”。这毫无疑问为接下来的沟通作好了准备。
5. 鼓励孩子说话。
多多鼓励孩子说话,什么话题都可以,自然而然地挑起话头,不必刻意安排时间地点,坐车时、散步时、晚餐期间都很好。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