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动这个杯子!”“小心那个台阶!”想一想,这些话是不是基本上每天都会从我们的嘴里冒出来呢?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最敏感的神经、最敏锐的目光来发现可能由孩子引发的各种麻烦,像一个自动报警的烟感器,在第一时间警示着或制止着任何麻烦的发生。保护孩子,天经地义,一次经历却让我发现真正长远的保护,其实应该是适度的“放手”,让孩子在自己亲历的体验中真正学会如何避免麻烦、应对问题、保护自己,这才是能够让他们终生受益的“护身符”。
让我对这样的想法深有感悟的这次经历发生在亮亮3岁左右的时候。那天,想玩扑克牌的他跑到书房去拿牌,牌一直都放在一个玩具箱里,不同的是,这次箱子上正好放了一个铁艺的烟灰缸。我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刚刚接受了一些新教育理念“洗脑”的我,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大声疾呼:“小心烟缸!把它拿开,再打开盖子!”而是选择了冷眼旁观,选择了给孩子保留一些成长的空间。这将是一次让他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思考和判断如何应对问题的锻炼。于是,我把刚到嘴边的嘱咐又咽了回去,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局势的变化。
和我预料的一样,烟灰缸在他打开盒盖的一瞬间“咣当”一声砸落在地板上。巨大的声响让亮亮有些惊恐,一脸紧张的他怯怯地看着我,生怕听到我的责怪。此时的我当然不会摆出严厉的表情、批评的架势,而是蹲下身来、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烟灰缸会掉下来呢?”就像讨论“今天晚上吃什么”一样自然而平静。
亮亮眉头紧锁地回答:“开盖的时候弄掉了!”
我接着问:“那如果下次再拿东西,要开盖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年纪尚小的他依旧是一脸茫然,眼神里期待着我的答案。
“是不是可以把盖子上的东西先拿掉再打开,就不会掉下来呢?”儿子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样带着体验、经过思考和启发的答案,是不是比事前的口头提醒更能够让孩子记忆深刻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等待着“验收成果”的机会。
第二天,我又特意安排亮亮再去那个玩具盒里拿东西,上面依旧放着那个“点儿背”的烟缸。这次,小家伙不慌不忙地把烟缸放到一旁的凳子上,开盖拿出了玩具,然后又把烟缸放回了盖好的盖子上。看到此情此景,我立刻上前好好表扬了他一番,告诉他能够吸取上次弄掉烟灰缸的教训真的很棒,这次他做得好极了!
听到表扬的儿子屁颠屁颠地去玩了,而感受到孩子成长的我心情却有些复杂。想到过去曾经无知地替孩子代劳事情或规避麻烦,真不知道让孩子错失了多少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的成长机会。
缺少切身的体会和思考,任何道理都会变得空洞。放开手吧!只要没有大的危险,就给孩子多一些空间,让他去亲自体验、历练和成长。多一个烟缸的掉落,多一些失败的体验,也就多了一份面对问题、应对困境的智慧和信心。
知识的破冰——前几天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老师碰到一起,在聊自己的学生。老师甲很是骄傲地说:“我的学生很听话,很乖,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乙则平淡地说:“我的学生很聪明!”这时,从前面正好走来老师乙的学生,老师乙告诉学生:“咱们班窗台前的那盆花快干死了,根也烂掉了,而且叶子上还生了虫,你去把花盆扔了!”过了一会儿,学生回来了,一问,并没有扔掉花盆!老师甲脸上有了明显胜利的笑容,可老师乙则平静地问学生为什么。学生说:“老师,首先我观察了,花并没有生虫子。然后我把土刨开,发现根完好,没有烂掉的迹象。于是我给花浇了浇水,我认为花会活过来!”老师乙笑了:“培养听话的学生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老师甲脸上有着明显的尴尬。
小宇——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正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该放手时要放手,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不同的年龄具备应该具备的生活能力。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