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夜间撤掉纸尿裤后铭铭还没有尿过床,为此我们感到十分省心,觉得这个孩子控制排尿的能力很好,所以就没有想到应该在他的褥子底下再垫上一个防渗漏的胶垫。
这天早晨铭铭醒来就高声喊道:“姥姥!我尿!”于是我赶快跑到床前,准备拿便盆去给他接尿。这时铭铭不好意思地说:“我尿了!”我听后一惊,急忙用手一摸——不得了了,大水漫过金山了。只见铭铭的睡衣、睡裤全都湿淋淋的,尤其是睡衣的后背全都湿透了。再一摸被褥也全都湿了,揭开褥子一看,哇,都洇到床垫上了。
“铭铭!你要尿尿为什么不叫姥姥呀?”铭铭是和我同屋睡觉的。
“我……我……”铭铭不知所措,结结巴巴地说道。
“看,由于你尿床,姥姥得将你的睡衣、睡裤、被子、褥子全都要清洗,可是床垫就不能拆洗了,等尿液干了以后就会留下一大片地图,不太好看!还臊气烘烘的,太难闻了。”
铭铭一听我说“留下一大片地图”,说:“地图好看!”
气得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可是转过来一想,孩子又不是故意尿床的,肯定是有原因的,不能生气责备孩子,给孩子造成精神负担;更不能羞辱孩子,因为孩子也是要脸面的。于是我轻声地对铭铭说:“下次夜间要尿时,一定要喊姥姥,姥姥在床头桌上准备好一个大口的空瓶子,你把尿尿到瓶子里是不是很有趣呀!”铭铭点点头。
我急忙到我房间的浴室里烧上加热器,又打开浴霸,烘热浴室。因为卧室里一直开着空调,屋内的温度大约21℃~22℃(上海的冬天不像北京有暖气,我一直使用加热的空调),所以温度还合适。紧接着我帮助铭铭脱下睡衣、睡裤,然后急忙抱到浴室里去洗澡。
洗完澡我又赶紧给他穿好上衣和裤子,然后清理和替换床上被尿湿的全部用品,并放到洗衣机去清洗。
当初我给女儿准备新生儿的被褥时,就考虑到孩子小便和大便污染被褥的问题,所以给他准备的被絮和褥絮全都使用的蓬松棉(人造纤维),就是为了清洗方便。然后回到屋里又处理床垫。床垫不能拿到外面去暴露晾晒(阳台晾晒有碍观瞻),我用刷子沾着少许清水刷洗床垫,然后用电熨斗将铭铭尿湿的地方熨烫干。熨烫过程中屋内弥漫着一股尿臊味,虽然是孩子的尿但是也很不好闻。
后来接连2次铭铭都有夜间尿床的情况发生,女儿问我:“这是不是人们常说的遗尿症呀?”
“这不算遗尿症!是2~2岁半幼儿在发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一种生理现象,是孩子控制尿的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的缘故。”我对女儿说。
后来我们在孩子临睡前必定让他尿一次,而且晚饭后尽量不要喝水或者少量汤水,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或者受到一些意外的刺激。孩子一旦尿床也不要责备他,更不能羞辱他,提醒孩子夜间要尿时一定要叫大人给拿便盆或空瓶子。我也需要注意,如果孩子夜间不停地翻身,就要叫他尿。不过很快铭铭夜间就没有再发生尿床的现象了。
遗尿症也称为功能性遗尿,是指本应建立膀胱控制能力的年龄之后出现的,与任何可知的结构问题不相关(如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形态正常)的尿液非自主排出。一般是指熟睡以后出现的尿液逸出的现象,没有器质性原因的遗尿。根据遗尿症状出现的时间将遗尿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
幼儿在2~2岁半时虽然白天可以控制排尿,但是夜间仍可能有无意识排尿,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随着孩子长大就能够主动控制夜间排尿。
3岁以后有的孩子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自觉排尿,除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引起的尿失禁,称为原发性遗尿。遗尿症中70%~90%是原发性遗尿。这类孩子往往是从小没有训练好控制排尿的习惯。这种情况,目前很少采取治疗手段,自愈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孩子2~3岁时已经能够控制排尿,但是在4~5岁时夜间又出现遗尿,每周至少出现2次,并连续3个月以上,临床上称为“继发性遗尿症”(又称为晚发性遗尿)。此病男孩比女孩多见。
孩子这种异常行为一方面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泌尿系统疾病或全身疾病引起全身虚弱造成功能失调,当原发病好转,全身情况改善,遗尿也会消失。另一种情况是长期精神刺激或突发事件造成孩子紧张焦虑、惶恐不安等心理因素,而导致改变排尿的习惯而遗尿。孩子遗尿不仅需要生理上的治疗,更需要心理上的辅导,否则孩子会产生其他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如孤独、羞愧、胆怯、焦虑、叛逆或自卑、注意力不集中、害怕社交活动甚至不敢参加在外过夜的活动,造成孩子的性格上的缺陷以及智商的降低或智力水平提高减慢。
因此除了给孩子进行治疗外,家长要理解孩子遗尿不是一种故意的行为而是疾病所致。发生这种状况时教育孩子要适度,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过度刺激孩子,否则会强化孩子遗尿的行为。同时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充满信心战胜疾病。
晚餐后不要喝过多的水更不能喝利尿的饮料;禁止让孩子穿尿裤;做好尿床的预防措施;随时提前叫醒孩子起床小便,养成良好的条件反射。如果以上的办法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话,就需要请医生用药物或中西医结合来治疗了。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