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此强调玩耍的重要性,强调让孩子玩耍的必要性,并不是赞同让孩子无限度地玩、随意地玩。如果这样,那玩仅仅是“玩”了。我们要做的是赋予玩耍某些教育的“使命”,引领孩子在感受玩耍的快乐的同时,更使得精神、身体、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得到锻炼。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只是玩而不培养能力”呢?这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用一点心。在孩子快乐地玩耍的时候,稍加引导,那么任意一种游戏都可以为我们所用,成为教育的一种手段。
东子给80后家长的建议——
1. 棋牌游戏益智敏思。
先说下棋。这是一种集娱乐性、体育性、智力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首先,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促进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古人云:“炼智宜弹棋”,无论是五子棋、跳棋、象棋、围棋,还是军旗,面对棋盘、棋子,都要为如何布局、如何动子开动脑筋:如何走棋没有危险,才能制胜,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和决策力。长此用脑,自然思维活跃,推理判断等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所以,孩子三四岁时就要引导孩子下棋了。
再说纸牌。无疑也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根据“时局”的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招式,如何利用好有用的牌,又如何变劣势为优势……每出一张牌都要进行复杂的思考和推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赋予扑克牌“数学教具”的功能。通过游戏,孩子从认识数字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轻松快乐中就完成了数学的启蒙教育。
我女儿一岁多的时候,我和她妈妈玩象棋,她在旁边“捣乱”,我们在棋盘上平面布阵,她则坐在桌子上做立体排阵,把一个个棋子摞起来,或“直冲云天”或堆出“大桥”、“堡垒”。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认识了棋子,学会了摆棋盘,然后开始学着下棋,品味着“纸上谈兵”的乐趣。除了象棋,我还教会她玩五子棋、跳棋、军棋等。家里的抽屉里放满了装各种棋的盒子,只要我有时间,依依就会把各种棋摆到床上,逐一向我挑战,我成了她不折不扣的“棋友”。
而关于扑克牌的游戏,依依现在会几十种之多。即便没有人陪她玩,她自己也能创造出不需要对手的扑克牌游戏,自得其乐地玩上半天。
2. 做手工心灵手巧。
常常听到有家长指责正做手工的孩子:“瞎忙活什么?有那时间看看书,多做两道题!”每当这时,我总为这样的家长感到遗憾,因为他不仅仅驱走了孩子此时萦绕于心里的快乐,而且毁掉了孩子进行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训练的机会。
一个人具备怎样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力,决定着他具备怎样的综合能力。手工操作完成作品的过程,需要孩子思维、观察、判断、决策、美学、操作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来完成自己喜爱的作品,孩子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力会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依依是个小手工痴迷者,从折纸到捏橡皮泥、做立体画……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手工她都不拒绝。在她卧室的一个角落里堆放着两个大纸箱子,里面装满了她的“作品”,而墙上挂着的千纸鹤,门上粘着的五彩星星,电脑、电视机上摆着的“不倒翁”娃娃,更是依依倾注热情和智慧的心爱之作。
每天,依依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摆弄那些小东西,我不仅从不阻止她,认为她忙活那些东西是浪费时间,而且尽量为她创造条件,她需要什么材料、工具,我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她,做好她的“后勤部长”。有时候,我还会和她一起动手做,做她的助手的同时,也分享她的快乐。而对于孩子的作品,我是第一个欣赏的人,也是给予她最多鼓励和赞赏的人。
3. 电脑游戏寓学于玩。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引导孩子从小游戏里快乐学习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也是信息社会对儿童教育提出的要求。电脑以它独特的优越性,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使孩子能够在游戏中自由自在地玩。它还可以让孩子避开成人评价的忧虑,使他们在一个没有压力、没有干扰的环境中进行游戏,形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氛围。
网上有很多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戏:
适合低幼儿的“看图片找声音”。画面上依次出现小猫、电话、火车等,桌子上的瓶子里装着不同的声音,鼠标放到上面会有对应的声音响起。出现小猫时,把鼠标移到发出“喵喵”声音的瓶子上点击,画面上的小猫就会欢快地跑去捉老鼠。
锻炼快速记忆力的“缺了哪个”。桌子上每次出现四样东西,如袜子、帽子、衣服、毛巾,拉旁边的台灯,灯关了,一秒钟黑暗过后,灯再次亮起,桌子上的东西少了一样。下面会出现四种在盘子里的物品,让你选择哪一种是桌子上少的物品,如果错了会在桌子上出现物品的轮廓进行提示。
进行加减运算的“饲养虫宝宝”。按照算式点得数,对一题,虫宝宝就开始吃树叶并且长大,再对一题,虫宝宝就开始吐丝,直到长成蝴蝶。
但是,挑选游戏时,家长们一定要慎重,要找一些适合孩子智力发展水平的、能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游戏给孩子玩。
教育植根于快乐的游戏中,家长们不要忽略掉“玩耍”这根塑造孩子的神奇“魔棒”。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