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原来可以这样轻松
“罗璐她从来都没有进入高考状态,我们都担心她是不是太放松了,没想到居然考了全校第一。”罗璐妈妈也觉得很纳闷。罗璐自己也坦承她进入高三后状态很放松,让老师和家长操心不已。做作业时她一直都要有周杰伦和王心凌的新歌作陪,有时候不知不觉就会哼歌。吃晚饭时罗璐习惯开着电视,看着看着就入神了,甚至会放下作业“霸占”电视直到21点。在整个高考复习阶段,罗璐晚上一般到12点左右上床就寝。高考前最后一个星期,罗璐每天早上8、9点才起床复习,晚上11点就早早睡下,还不时去楼下散步。
面对黑色的6月,罗璐是如何轻松获胜的呢?据罗璐讲,她有四个法宝。
一肚子问题VS从不问解题方法
当罗璐在下课后抛出一系列问题拦住老师时,所有的同学早已见怪不怪,反而也加入了问问题大军,一起来“为难老师”。罗璐的智商超过130,但她上完课、回家温习时总有一肚子的问题,每次她都会利用下课时间,在老师的帮助下明了所有的知识盲点。罗璐提问的效率很高,常常是几秒种就能解决一个问题。每当老师讲出这个知识点的关键处,罗璐马上就补上了知识链的一个环节,从不让知识断链。
尽管罗璐好学好问,但她有个原则就是从来不问解题方法。很多同学都喜欢拿一道题问老师如何解答,可罗璐却喜欢问一些基础概念,甚至会问一些怪问题。
不买参考书VS作业不带回家
罗璐自己从来不买参考书,她只是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做完,从来不给自己加压。对她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效率。她上课时有时会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但对老师讲的关键问题,她每句都听得很仔细,当堂就消化,不用回家多花心思。
罗璐觉得自己很懒,她不愿意背负厚厚的书本和作业回家,高三时她总是在下课后自发留在教室里自习,尽量把所有作业做完,一直到晚上6点半才回家。学习———放松———休息,明晰的节奏感带来了节奏的高效率。
数理抓基础VS借鉴试卷中好句
这个“偷懒原则”也被罗璐借鉴到学科复习上。罗璐的强项是数学和物理,所以她在高三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弱项语文上。她尽量每天做1-2篇文言文阅读,1-2篇现代文阅读,把平时课本中的名句、文学常识抄下来用作写作文的素材。而她也特别会利用试卷资源,把现代文阅读中的好句子和文言文阅读中对仗工整、辞藻优美的名句都摘录进自己的好词好句本,有空就拿出来温习。
为了提高效率,她也没有花很大精力背诵英语单词。她认为有些重点单词会经常出现,多做阅读就可以看熟了,没必要多背。她每天做2篇完型填空、4篇阅读理解来增强自己的语感。
而在自己的强项数学和物理上,她并不搞题海战术,而是把所有的数学、物理教材翻一遍,重点抓基础知识。
美式家庭教育VS情绪回收站
罗璐的父母对她实行的是开明的美式家庭教育,由于她的父母是交大和财大的教授,所以她从小就深受熏陶,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天赋,她通过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分级考试前六级、还学过电子琴、画画、书法和体操,可谓多才多艺。
进入高三,罗璐的父母对她并没有步步严防,用罗璐母亲的话来说就是“宏观调控”。罗璐的母亲说罗璐很有悟性,人也聪明,就是有些急躁、也有些任性,她在高三着重做好女儿的情绪回收站。女儿在模拟考时考了517分,她一下子情绪低落,一点自信都没有,说自己就进二本算了,也不要想清华了。这时她耐心做女儿的思想工作,告诉她在老师都对她充满信心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放弃自己,引导她在自己身上找差距。她也告诉女儿要调整心态,从自己的弱项着手,提高语文成绩,对于自己的强项则要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学会如何思考。
(摘自2005年7月19日《新闻晨报》)
亲爱的家长朋友,读完罗璐的报道您有何感受呢?虽然罗璐的家庭起点很高,罗璐的方法也并非适用所有孩子,但是罗璐的成功至少说明学习并非就是苦役,取得好成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把罗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是想改变一下大家对孩子学习的感性认识。不要把学习当作一座火焰山去过,而应该用一种享受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去对待。
父母对于孩子学习的三个认识误区
当孩子的成绩出现滑坡时,父母们最常见的解释有三种,一种是“孩子聪明但是不努力”,一种是感到自己的孩子笨,还有一种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也不笨、也挺努力,但是方法不对。其实,这几种解释都过于笼统,当然也就不能解决问题。
A.“贪玩不努力”
孩子不努力,具体地说就是孩子学习不主动、不积极。这种状态其实隐藏着很多问题,首先孩子学习的责任心不足,另外孩子是否能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也是个问题。孩子学习不努力的背后,绝不仅仅是孩子贪玩、懒惰的问题。而学习责任心、成就感、愉悦感都是决定孩子成绩的重要因素。
另外,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学习不在状态,言下之意就是,只要孩子努力、进入状态,学习成绩就会很快提上去。然而,如何由不努力变为努力、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如何把功夫用到点子上,这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与其说孩子不努力,不如说孩子缺乏“让自己努力”的能力。
B.“孩子太笨”
至于“我的孩子笨”的解释不仅无助于孩子成绩的提高,反而会成为很大的障碍。这种对孩子的评价会让孩子对自己因失去信心而降低要求,在很多时候孩子都会想自己赶上别人是不可能的,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孩子没有勇气面对挑战,从而更不能增长自己的技能,这又反过来印证他对自己的消极看法,形成恶性循环,这种循环持续下去,会真地让孩子变成事事不如人的蠢笨之人。
C.“学习方法不对”
对于第三种情况,虽然家长能够认识到方法的意义,但是缺乏对学习策略的充分认识,方法不对,怎么个“方法不对”呢?是不能获取知识的方法?还是巩固知识的方法?还是梳理知识的方法?总之,怀有这种笼统认识的家长,自己也不清楚问题究竟在哪里,不能真正帮助孩子。
决定孩子学习成绩好坏的三个方面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决定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呢?经过有关调查和研究,发现有三方面的因素对孩子的成绩共同起着决定性因素。
其一,孩子面对学习的心理状态。主要指态度和动机。态度和动机决定了孩子在面临学习任务时的努力程度和面临困难时积极或者消极的心理倾向,以及在面对学习目标和具体困难时努力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的好坏。焦虑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压力可以提高人的重视和认真程度,适当的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但是过度的压力则容易使人抑郁和消极,降低敏感性甚至产生逃避心理。
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信任和较高的自我期许,对于学习成绩是首要的,那些最终能在艰苦、激烈的学习竞争中保持优越地位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具备这种心理。这种心理也是决定孩子未来人生成就大小的关键。
其二,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主要指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对学习任务要点的选择和把握,以及对教材知识的整理、加工和吸收,这些具体的学习技巧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有整体上的认识,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势部分是否了然于胸,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计划的实用性。那些只会跟着老师的要求走的学生,实际上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没有必要的事情上,却忽略了自己真正需要努力的地方。仅仅跟随老师的要求也很辛苦,但是并不一定对提高自己的成绩有效,这就是许多学生很努力可是成绩不见起色的原因所在。
其三,学习的执行能力。主要指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如时间管理能力、计划能力和专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专心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学习效果是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的乘积。缺乏计划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学生,每天只能把很少的时间用在有效的学习上。那些专注能力差的学生,与别人付出同样的时间,却只能取得很小的学习成果。
上述这三个方面都是影响孩子成绩最关键的因素,希望家长朋友能够参照这些来分析孩子的现状,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三个方面分别给予深入的讨论。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一、让孩子以最佳的心态去面对学习这件事
A.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
我们知道假如没有动机,我们不会花费任何一点努力去做任何事,假如我们的孩子缺乏学习动机,他的学习过程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他就不能应付高强度的竞争,也就无法完成困难重重的学习任务,从而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是我们最首要的任务。
孩子的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我要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或者自己认识到学习的意义而自觉地学习,如好奇、喜欢挑战、喜欢独立掌握知识和独立进行判断,它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释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外部动机(要我学)是指自己对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过程并不感兴趣,但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去学习,比如不喜欢英语的同学,为了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努力学习英语等。
据有关调查,只有约30%的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并把它作为动机之一,而另外70%的学生是出于外部动机,即学习是由于表扬、升学、就业等外部激励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出于内部学习动机的孩子的成绩比出于外部动机的孩子学习成绩好。那么,那些对自己期望很高、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孩子,在面对学习任务的时候往往更有责任心,在困难面前更有勇气,遭受挫折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斗志,从而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
孩子处于内部学习动机还是外部学习动机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充满爱心、宽容、理解的温馨家庭中,父母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并且注重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那么孩子往往会形成内部学习动机。过分地催逼和奖励都不利于孩子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我们经常听到身边有家长对孩子说:你给我好好学,否则……你快给我做作业,不然……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感觉自己在为父母学习,要对父母负责,很难建立孩子自己对学习的责任感。还有的父母喜欢给孩子物质奖励,如果进入前十名如何如何,事实上,奖励只有在很丰厚的时候,才能让人产生内在动机,比如奥运金牌、巨额奖金等,一般性的奖励很难促使孩子努力学习,而且这种奖励同样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是在为父母而学。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学习文化认识和掌握大量的学习材料有时候是很枯燥的,孩子们十多年的学习生活十分漫长,谁也不能永远保持高度的兴趣,外部动机的激励也很重要。
在孩子面临挫折时,给孩子以有效的鼓励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当孩子面临学习困难,或者出现暂时性的厌烦情绪时,我们要提醒孩子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长期的持续的外部动机也可以转变为内部动机,比如,有的孩子开始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而学习,但是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要么获得了好的成绩使他有了成就感;要么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产生了兴趣,总之,外部动机已经逐渐变成了内部动机。许多外部刺激也可以激发内部动机,比如现在社会上,不同行业的报酬差距拉大,社会上为了得到工作或者高薪工作所进行的竞争日益加剧等情况都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激发作用。有的家长下岗或者失业了,经济上陷入了一定的困难,从而有一定的低落心理,其实这种不好的家境也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发挥积极的作用,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不抱希望,早早地让孩子失学,试图暂时地缓解经济的困难,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选择。
B.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心态
当孩子处于学习顺境时,一般情况下,充实感或者成就感会推动孩子更加努力。但是,学习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当孩子在学习上遭遇困难或挫折时,孩子的心态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具有消极心态的孩子在感到学习任务有困难时,很快便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能顺利把学习任务完成,对于在与同学的竞争中获胜缺乏信心,并由于对自己的失望产生对学习活动的厌烦情绪。他们感到无助而沮丧,从而降低了努力程度,也打乱了学习的计划,从而造成了学习上更大的困难和成绩的进一步滑坡。于是孩子便从此一蹶不振或者很长时间不能从低落中摆脱出来。
而具有积极心态的孩子则正好相反,当感到学习任务困难时,他们并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反而更加努力,从而最终解决问题。当他们在成绩上出现滑坡时,他们更倾向于分析自己的失误,而不是过多沉浸于挫折带来的沮丧当中,从而能汲取教训,更快地走出低谷。两种不同的心态使孩子的成绩也明显不同。著名的足球教练米卢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可谓一语中的。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呢?我建议大家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调整孩子的期望点;其二,正确分析挫折的原因,唤起孩子的积极心理体验。
a.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点。(此部分请参考“缺什么不能缺自信”中“寄予成长性的期望”)
b.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唤起孩子的积极体验。
假如我们的孩子愁容满面、对自己充满怀疑和失望,他就无法发挥自己的技能。学习效率降低又使情况更遭,这种恶性循环对于孩子是十分可怕的,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冷静地分析挫折的原因,抵制困境中的消极体验,唤起积极体验。分析失败,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真正地看清事实;第二步,愉悦地接纳现实;第三步,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制定可行的目标。
下面我们用一个实例来说明这个过程。这是一位父亲和他读中学的儿子的对话:
背景:孩子在期中考试中,成绩一落千丈,随后,一蹶不振,每天愁容满面。父亲决定通过谈话鼓励孩子。
父亲:看起来,你最近情绪不太高。
儿子:不是啊。(孩子掩饰自己的失望情绪是很多见的事)
父亲:别瞒我了,儿子。你这种情绪是从期中考试之后才有的,是不是看到成绩这么差,对自己有点失望。
儿子:有一点。
父亲:遇到问题,我们不应该先一味地失望,而应该先分析现实情况。这次考试,成绩比原来下降许多,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的,咱们首先看一下客观原因。这次题出得有点偏,正好考到你的弱点上,虽然你在这次考试中名次很靠后,但是你总体上的学习实力在班里的位置要比这个名次靠前。
儿子:那谁知道呢,反正分数和名次摆在那了。
父亲:分数和名次永远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考试有相当的偶然性和片面性。但是,并不是说考试没有价值,包括这次期中考试,虽然题偏了一点,但是,也反映出你的知识不扎实,不全面,有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有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差,考到你掌握得好的,成绩自然很好,考到你掌握得不好的,成绩就会比较差。在实力不够雄厚的情况下,成绩忽上忽下是非常正常的。
儿子点了一下头,没有说话。
父亲:事实上,你这阵子的努力并不是没有成效的,你在计算能力和外语的词汇方面还是有进步的,你说过你的英语小作文是全班唯一一个没有错词的,你的计算能力也很棒,在数学考试中你基本没有因为计算失分。而这种情况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你看不到自己知识上的弱点,也看不到努力的进步,也不分析试卷的特点,而只是整天满面愁容,不是很荒唐吗?
儿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看得出他已经放松了许多。
父亲:还有一个问题你想得不对,就是,不应该为一个具体的结果而沮丧或者得意,无论这个结果是好还是坏,因为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谁也不能靠赢一次而过一辈子。遇到挫折,正是看清自己的好机会,看清了接受它。你真正的希望和优势,应该你比别人进步得快,而不是你的起点比别人高。
儿子不说话,若有所思。
父亲:儿子,你的成绩差不可怕,实力差也不可怕,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
儿子:是什么?
父亲:是你遇到问题不能冷静分析,碰到挫折就乱了阵脚,好长时间都不能缓过来。
儿子: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总是转不过来。
父亲:把握自己的能力是比学习能力更高级的能力,当你面临困难的时候,你要提醒自己,接受锻炼和实现超越的机会来了,当你感到吃力的时候,你应该告诉自己正在挑战极限,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实现对自己的超越,因为你已经化不能为能了。人在努力学习或者工作时是最充实的,而充实才是真正的快乐。
儿子很受鼓舞,非常感激地说:老爸,谢谢你,我现在一点都不消沉了,我会努力的,有一天我会让你因为我而骄傲。
能看得出,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教育的,他首先帮助儿子分析试卷的具体情况和考试性质,告诉儿子一方面考试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另一方面基础知识的不扎实必然导致成绩起伏不定,让儿子接受并摆脱这个不利的现实,然后肯定孩子的努力,让孩子接受了自己。由此,开始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并特别提醒孩子,把困难看成超越自己的机会以及在努力中感受充实的快乐,充分唤起了孩子的积极体验,最后达到了激励孩子的目的。
二、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策略和技能
学习策略是影响孩子成绩的最直接的因素,然而却被孩子、家长、教师忽视。同样的错误犯多次、不分轻重缓急地做些无用功、不良学习习惯被一贯重复,而得不到改进之类的事情是十分普遍的。有调查证明,孩子的学习策略水平并不是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我想,这一方面与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传统有关,养成了孩子被动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还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策略的忽视有关,许多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努力学习,只知道让孩子背诵一些文科知识,只注意孩子学习时间的监督,而不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
或许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不懂什么学习策略,其实学习策略没有那么神秘和高深,其实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策略有很多事可以做。或许有许多家长会想,自己的文化水平很低,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技能呢?当然,文化水平对学习技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学习技能还有相对的独立性,并非文化水平越高的人学习技能水平就越高。真正能在各个学科上辅导孩子的高知父母还是少之又少的,在孩子的知识水平没有超过父母时,这是父母指导和示范学习技能的好机会,父母千万不要只注意教孩子知识而忽略学习方法,要知道学会学习比学到具体的知识重要得多。当孩子的文化水平超过父母时,父母也并非完全无能为力,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同样可以在孩子思考的主动性、灵活性,以及对重点的把握方面介绍自己的经验,当然这种经验未必是针对孩子当时面临的学习任务,但其他方面的经验仍然可以给孩子带来启发和鼓励,比如母亲可以通过洗衣服告诉孩子循序渐进的重要性,或者通过做菜来教会孩子对时机和要点的把握等。事实上孩子学习技能低下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学习的紧张、被动、缺乏反思和总结的习惯导致的,父母在这些方面都是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下面,我们对学习策略进行讨论。
其一 关于学习的自主意识
虽然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比较被动的。但是,被动也有主动的被动和被动的主动之分。比如同样是填鸭式的授课,你在课前可以选择预习或者不预习,在课后可以选择总结与不总结,而对于教师的要求你也可以选择完全听从还是选择性地听从。在教师的要求之外,你是否主动分析过自己的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教师备课是根据中等学生或者中上等学生而备的,他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比较中庸的,对于优等生来讲太容易了,甚至没什么必要;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可能又太难了,很难做得到。即便是对于中等的学生来讲,教师的要求也常常是不适合的,因为他针对的是一个群体而非具体的个人,而每一个学生在认知能力、知识基础上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综上所言,盲目地被动地听从老师的要求,往往造成我们精力上的浪费,如果我们做的并非我们最需要做的,而最需要做的我们却偏偏没有做,那我们何以期待优良的成绩呢?自主性的价值就在于,主动看清自己需要做什么,并且主动地去做。越是填鸭式的教学,越是需要学生明确地自主地判断和安排。
其二 关于知识的获取
预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步骤,这样可以让我们有准备地接受教师的讲述,对于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还可以有准备地去集中精力,拿自己预习时所产生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述相互参照,以便更加充分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预习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生。有些孩子一旦预习,就丧失了对知识的新鲜感,上课的时候难以集中精力;而且预习使他们有了自己思路,而上课的时候老师却按照另外一种思路来讲,这又增添了这种学生的困扰。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是从不断探索中形成的,无论最终适合与否,预习都值得每一个学生去尝试一下。
其三 关于知识的巩固
高中的时候,记英语单词是大家都很头疼的问题,有的单词明明记住了,可是到用的时候又忘记了,忘记了之后再记,可是再用的时候依然想不起来。后来我们带着这个苦恼去请教英语老师。当时我们的老师姓崔,很有经验,她听完我们的苦恼后,微微一笑,说:这很正常,一个比较难记的单词,记住后再忘记,忘记后再去记,要反复六次才能比较牢固地记住。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崔老师说得对。一个知识点从理解到掌握还有一个很长的距离,需要反复练习,似是而非是学习的大忌,也是大部分学生成绩不稳定的原因。是否具有及时巩固的意识以及能否真正去做,对于一个学生成为优等生还是差等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些听懂了就放下,不去再体会再练习,记住了就放下,不去再巩固和加深的学生,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呢?
巩固的方法有很多种,在刚刚掌握的时候巩固最有效;通过给别人讲或者互相提问的方式学习也很有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不难,关键是要有及时巩固的意识,并能养成习惯。
其四 关于梳理与总结
梳理和总结尤其需要孩子的自觉和主动。课后及时地回顾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方式。每天上课的时候做好笔记,下课后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回顾一下,并对于重点和难点进行简单的标记,然后在自习课或者课余的时间进行回顾和温习,这样做起来并不是很难,但是却很有效。
对于平时错题的记录和整理也很重要,这可以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由于错题中反映了自己知识的疏漏和掌握不牢固的地方,所以,建立错误档案往往意味着明确了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习惯。
阶段性的总结同样是必要的。学习的每一章都做一个总结,这样等到最后总复习的时候就不致于不知所措,而且阶段性的整理可以让孩子及时发现自己的漏洞和不足,不致于把问题越积越多以致于最后无法应付,这是一种功夫下在平时的方法。
综上所述,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在于学习的盲目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时候一知半解,练习也跟不上,平时也不总结。结果考砸了,都不知道输在哪里,想努力都不知道从何下手。相反,假如我们主动地、自觉地学习,按部就班,步步为营,把功夫下在平时,获得良好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三、提高孩子学习的执行能力
学习执行能力主要包括:时间管理能力,计划能力和专心能力。因为本书在“时间魔方”部分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在此只做简要讨论。
时间管理能力
这是指对自己生物钟的了解,并按照自己的生物钟充分利用时间的能力,这并不是很有难度的技巧,但是由于人们对它的忽略,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一塌糊涂。了解自己的生物钟,就是了解自己的作息时间,以及各个时间段用来干什么,以及伴随的情绪状态。比如,有的孩子清晨学习效率比较高,有的孩子则是晚上比较容易进入状态,对自己生物钟的充分了解是充分利用时间的前提,在了解自己的生物钟之后,要精确地计算一天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包括周末、节假日等特殊情况。
计划能力
“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只有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才能保证学习进程的按部就班,从宏观上来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最充分地利用时间。学习计划可以防止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太重要的问题上而使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得不到突破。需要指出的是,不要把计划定得过满,娱乐和休息时间也是计划的一部分,忽视这些往往导致计划的无效和失败。
专心能力
专心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许多孩子学习的时间并不短,但是进入状态慢,甚至根本就没有状态、心不在焉,所以造成从表面看来十分用功十分辛苦可往往不见效果的局面。其实这与父母是有很大关系的。许多父母只有看到孩子在学习,心里才高兴,孩子把作业完成了,父母仍然不愿意“浪费时间”,要孩子“加餐”,于是孩子产生了这样的心理:反正事情总是做不完的,慢慢来吧。长此以往,便逐渐养成了“等、靠、挨”的不良习惯。父母只注重孩子学还是不学以及学多长时间等外在的指标,而不注重学习的内容、质量和效率,不给孩子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所有这些都损伤了孩子的专心能力,降低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附录
给为孩子成绩发愁的父母的提醒
(一)不要只看问题,不看目标
不要总是停留在孩子糟糕的分数和排名带来的烦恼中,不要停留在孩子落后的状况、重重的困难的忧虑中,要知道自己首先把孩子这部车发动起来,先不要管差距多大,关键是要尽快上路。
让我们高兴的不应该是孩子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孩子对学习不再冷漠和沮丧。只要方向对,哪怕是微小的改变都是让人欣喜的,而假如方向不对,不过是潮起潮落、于事无补。
(二)时刻牢记自己要做什么。
我们真正要做的永远不是帮助孩子具体解决什么问题,永远不是帮助孩子安排学习,永远不是对孩子的督促和管理。而是如何让孩子对解决问题有兴趣、有信心、有方法,而是如何让孩子对自己有要求、会安排。
(三)注意审查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当自己又在为孩子反复犯错而着急时,应该知道自己的急躁,会带给孩子巨大的挫败感,并且妨碍孩子提出自己的困难和疑惑;
当自己又在督促孩子快点做作业的时候,要想到自己每多督促孩子一次,孩子就少督促自己一次;
当自己又在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而不是状态时,要想到自己正在为孩子寻找状态设置迷惑和障碍。
很多时候,自己为孩子“操心太多”,过多的叮嘱就变成唠叨,过多的指导就变成干涉。虽然父母是好心,但是可能让孩子感到讨厌,结果吃力不讨好。
(四)增加自己的恒心和耐心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弥补孩子的知识差距绝非朝夕之事,而要改变孩子的心态,就更为困难,没有恒心,就会半途而废,没有耐心,就会欲速不达。
(五)因地制宜、小进则喜
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自己的教育要求,要灵活、实事求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会自我激励,当我们的方向正确但尚未见成效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在内心感到踏实,因为虽然我们没有到达,但是我们没有做错。而对于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小的进步,我们都应该为此高兴,要有成就感。涉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积少成多,水到渠成。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