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幼儿的发展。
一、引发讨论的提问:
近观活动中的提问模式化现象较重,千篇一律地“有谁啊?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些问题对绝大多数幼儿来说没有多少探究价值,不需要经过思维加工便能得到答案,幼儿也就没有多大兴趣。而引发探索讨论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如在小班科学活动《泡泡乐》中,教师拿起不同的吹泡器问:“这些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幼儿能根据吹泡器的形状进行思考,可能吹出来的是圆形的,也有可能吹出来的是吹泡器的形状的,这样的问题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又促使幼儿多活动产生进一步的兴趣。而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糖果,有了这些糖果才能是活动有效开展。
二、激发幼儿想象的提问:
抓住活动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地发展。如学习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后,老师问“假如你是小白兔,你还想把花瓣寄给谁?让花瓣帮他做什么?”幼儿发言踊跃,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灾区的人们,帮助他们消除灾难。”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白血病患者,使他们有健康的血液。”还有的说:“把花瓣寄给老人,让他们年轻长寿。”等等,孩子们都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去体会粉红色的桃花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美好。
三、便于换位思考的提问:
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有利于幼儿自主理解作品、掌握作品。如学习童话“狐狸和兔子”时,我问幼儿“假如你是兔子,碰到这样的事怎么办?”这一问题使幼儿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等狐狸睡着了,悄悄地从烟囱里爬进去,用电棒电死它”有的说:“请来好朋友,一起拿武器去对付狐狸。”等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四、探究性提问:
探究性提问是一种设置悬念,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操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以寻求答案的一种提问,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中,幼儿提出了“为什么这个东西和那个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啊”对此,教师引导幼儿:“你们看看他们里面转的东西一样吗”当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得出结论后,教师又进而提出“当物体里面放的东西不同,他们发出的声音也会是不同的吗”的悬念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并当场进行师幼有合作试验验证。由此可见,提问是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交流形式,是最常见、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激活、拓展幼儿思路的重要手段。因此,让幼儿带着问题自主的展开思维活动,积极思考,充分表达,是我们贯彻《纲要》精神,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问,学问,贵在问。问不仅是幼儿学习的事,更是老师教的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学会问,把提问当作一项技术,甚至是一项艺术来对待。不会提问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稀里糊涂,满头雾水,不知所措,兴趣索然;会提问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