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爸妈妈为了孩子的综合素质,总想着在课程以外的时间里,帮助宝宝报一些兴趣课外班,让孩子学习更多技能。然而,报课外班也有一些基本原则,孩子在合适的课外课程中会增加学习的兴趣,强化各种综合的能力;毫无原则胡乱选择课程报班,父母全程包办,则有可能消灭孩子的兴趣,令孩子压力倍增,毫无信心。那么报课外班有哪些原则?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原则一:兴趣爱好的分类
1、首先,要充分准备好,在孩子们成长四、五周岁以上的时候,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是“体力型”兴趣班,还是“艺术型”兴趣班。如果孩子内向胆小,体能不佳或者性格比较“宅”,可以选择一些体力型的课程,比如:武术、跆拳道、舞蹈、滑轮等运动类课程,在教练的帮助下,避免运动伤害的前提下,能更好地发展孩子的体能,更能在一次一次练习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如果孩子开朗活泼,表达多样,乐观积极然而情绪不好控制,可以选择艺术型的课程,比如:画画、钢琴、书法、小提琴等表演类的课程,在老师们的帮助下,让孩子学会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原则二:根据孩子的步伐
2、刚开始,可以在孩子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适当带孩子参观各式演出,不管是街头艺术,还是博物馆或者音乐会,让孩子加大视野,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自己的喜欢,并约定,如果一旦选择,至少要坚持到什么程度,或者不要求名次,但要求一定的练习量和每天的练习时间,如果孩子答应了,就开始,并在整个过程中,允许孩子小范围地反复,尽量鼓励孩子坚持。
原则三:适当放手
3、在孩子参与学习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注意很重要一条:不要参与。只提供孩子索要的帮助,而不充当“外行助教”,不与孩子或者老师说:“这个不好,这个她早就会了,那个什么什么还需要练习……”这类话语,充分尊重孩子的进步,不拿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横向对比,让孩子学习驾驭自己的天分的能力,这点很重要。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