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嗅觉、味觉需不需要训练,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主张训练的人会认为,人的嗅觉、味觉训练虽不及视觉、听觉训练那么重要。但是,受没受过训练还是有差别的,任由孩子的嗅觉、味觉自我发展,还是会给孩子的未来留下某些隐患的;不主张训练的人会认为,嗅觉、味觉有什么好训练的,训不训练都一个样,孩子长大了又不当品酒师、品茶师、调味师、调酒师……训练那些没用!
其实,重视孩子的嗅觉、味觉训练对孩子健康成长还是大有好处的。孩子天生就有嗅觉和味觉,不加训练也能闻香臭、知苦甜。但是,不加训练会使孩子的嗅觉、味觉发育不健全——本该嗅出、尝出的味道却不能辨别。往轻里说,这会使孩子反应迟钝、辨别力差,错失很多享受;往重里说,孩子对隐藏的毒气、毒物、危险品不敏感、不警觉,不及时回避、逃离,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所以,有无嗅觉、味觉的敏感、警觉,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很重要的。孩子小时候,父母拥有很大的权力,把孩子带到哪儿玩,玩什么,往往是父母说了算。父母在为孩子选地点的时候,本能地就应该和孩子闻闻这个地方的气味。孩子喜欢这个地方,父母也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可以让孩子在这里多玩玩。如果父母和孩子都闻到了一股什么怪味,就应带着孩子迅速离开。
嗅觉训练的第一要领,就是要让孩子对毒气、毒品、危险品、大气污染、烟味、煳味、怪味……有一种本能的警觉,一旦嗅到什么气味不对,就应迅速逃离。嗅觉训练的第二要领,就是要孩子对各种气味有个简单的认识、了解和分辨,知道哪些气味是危险的,哪些气味对身心健康是有害的,哪些气味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对不同的气味,要有不同的对待。第三,对那些无危害,或危害不大的气味要有所认识、体验,通过闻气味,寻气味,弄清楚是什么东西发出这气味。最好是识一物,就对它的颜色、形状、气味、质地有一整体的认识。因为孩子需要认识、辨别的东西太多,所以,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不能让孩子的眼、耳、鼻、喉、舌闲着,应让孩子该看的看,该听的听,该闻的闻,该尝的尝,该摸的摸,让孩子对世间万物有全方位的认识。
如果孩子的嗅觉很灵,可让孩子下意识地嗅一嗅周边人的气味——就像听声一样,听一听声,就知道是谁发出的声音;嗅一嗅味,就知是谁的味道。虽然人的鼻子没有狗的鼻子灵,但是人的鼻子同样能嗅出很多气味的细微差别。什么人有什么味道,并不是完全不能感知的。
嗅觉和味觉经常是密不可分的。某些食品,闻着不对,也就没有尝的必要了,某些食品,闻着就流口水,当然就想尽快尝一尝。为什么美味佳肴需要色香味俱佳呢?原因是色、香、味本身就是一体的:颜色不对,香味就可能不对;香味不对,口感也会不对。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很难见到,什么东西颜色变了、气味变了,味道还没变。孩子吃东西前,让他看看东西的颜色变没变,闻闻东西的味道变没变,这两项都没变,再让孩子大胆尝一尝,这才比较安全。某些食品,孩子尝了一口,不想吃了,大人就不要过分勉强。孩子不吃有他不吃的理由,或者气味不投,或者口味不投,或者生理排斥。孩子对食品敏感一点并不一定就是坏事。
当然,父母也不能完全由着孩子的性子吃饭和做事。如今的市场,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会在食品、用品中人为地添加一些色素、香精,这些色素、香精颜色鲜亮,气味诱人,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因为没有生活经验,不知这些东西对人有危害,很容易成为这些东西的追随者。那些花花绿绿的橡皮泥、香纸、香包、香文具、香玩具就对孩子的身体很有危害。很多时髦的快餐、食品、饮料就是靠着色素、香精招揽顾客的。孩子吃多闻多了这些食品,思想、文化被同化了,肠胃、口味被同化了,身子骨却被搞坏了。
孩子的嗅觉、味觉不仅需要训练,还需引导。父母带着孩子,崇尚自然、俭朴,崇尚健康、科学,就能使孩子自觉地抵御“洋垃圾”的侵袭。父母沿袭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天天变着花样给孩子做美味佳肴,就会使孩子的嗅觉、味觉朝着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
2015-12-07